当前位置: 首页>>江理新闻>>正文
【追寻理工记忆】回忆中的冶院故事
日期:2018-07-17  点击次数:


编者按:一甲子沧桑砥砺,六十载春华秋实。创办于1958年的江西理工大学,至今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,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难忘故事。岁月悠悠,世事苍苍,昔日的“故事”虽已渐行渐远,但仍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、坚守使命的精神动力。近期党委宣传部采访了多位理工老前辈,走近他们,探访他们不同寻常的故事。

 


人物简介齐鸿恩,教授 ,1959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毕业。同年,国家统一分配到江西冶金学院工作。曾任南方冶金学院院长。1996年12月退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(“冶金机械八大员”在校园里合影)

故事的最开始,要先从“冶金机械八大员”讲起,冶院的人都知道,这是指包括齐鸿恩先生在内的创办冶金机械专业的八位老师。(冶金机械八大员:齐鸿恩、欧阳镇堂、肖锡光、郑自球、朱正暘、陈子烱、张春于、李伦蔚,目前三位已过世。)

1959年建校之初,江西冶金学院的大门都还是用竹片编织成的,条件非常艰苦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XdFr4QLArzZm7n6XQIPuNIALXLNO6IYRViczBjErgia0thHoKD8Mg8oQ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江西冶金学院旧图)

可这一批刚毕业就来到冶院的教员们心里反而踌躇满志,暗暗下定决心:要好好干,将自己所学贡献给这所学校,把它建设好!

这些青年很单纯,有热情有决心。哪里最辛苦我们就到哪里去,哪里最困难就到哪里去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1F8xY1O9PHTE8V4lyY03Dyl6fNz9P4proYZwk0oO2sFOuUYWCzJ7Sw/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

(61年机电系全体教职工合影)

齐鸿恩先生就是冶金机械专业的第一个专业老师,据他回忆,当时的冶金机械系只有基础课,没有专业建设,什么都没有。

没有教学计划怎么办?

那就先向其他学校学习吧!先向北钢、东北工学院(现东北大学)等已经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借鉴经验,拿到他们的教学计划,再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。

没有实验室呢?

那就师生们自己动手制造车床,利用别的工厂下班时间,借用机器设备加工部件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6oqfFn202tKEuF5HKXnoPK1emMibNKmNXICSfk2bX3EfMQOKBC2l5FA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光明日报剪报)

当时《光明日报》对学校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作了报道:“冶金学院的工厂是由两把老虎钳和两台老皮车床起家的”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c7m1z6mhOzSr92oabtt2aQdHJHjZc57iblM6EeicANQlqdjGwHyDDDpw/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

(光明日报报道我校生产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)

当时,选择实习基地是重点任务之一,要安排学生实习,与教学紧密结合。老师们便一家一家工厂去跑,与工厂谈合作,当时交通非常不方便,或走路,或坐车,从赣州到南昌都需要两天时间,第一天需要在吉安住一晚。虽然辛苦,但是老师们的劲头很足:“组织很信任,委托我们创办这个专业,而且冶金机械也是国家经济发展非常需要的,自己就是学这个专业,一定要把这个专业办好。”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cxRlpCHA41GrSawCmjSia1QG3wZUNJt6pafP0qFQ8PyO2RanROtN3FA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学生合影)

老师们不辞辛苦日夜奔波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,上钢一厂、二厂、三厂、五厂、八厂,武汉、太原、南昌、新余的钢铁厂都成为了学校的实习基地,每年都会派出学生去实习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Dqc7ukTfxeA88RopKZsCsick0ZmNu9NA7eFxUBKDh578JZUpZaNkEiaQ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实习合影)

等到了60年代初期,学校开始开荒生产自救,除了工作还要劳动,要“一种三养”(即种菜、养鸡、养鱼、养猪)。现在的网球场、田径场、游泳池、八角塘在当初都是鱼塘。

据齐鸿恩先生回忆,当时办学条件非常艰苦,经费也有限,还要保证教学,用来买设备,送学生出去实习。因此用在基础设施的经费非常有限。

学校在八十年代之前都还没有室内厕所,大家需要方便的时候只能走到外面的公共厕所。天热的时候味道也非常大。教职工家属楼一栋楼只有一个水龙头,需要用水的时候,大家都在楼下排队接水。

当时学校是单休,星期天基本没休息,还要做煤。老师自己拉车去买煤,回来和完了做煤球、煤饼、蜂窝煤。就盼着星期天出太阳,这样好晒煤。晚上备课备到很晚,住宿条件也不太好,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。

虽然条件艰苦,但是大家很有激情,劲头都很足,也很热闹。师生感情也非常好,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成了学校的光荣传统。

能在冶院留下的人,无论是对冶金还是对学生对学校,都很非常有感情、有责任心的。虽然物质条件不很丰富,可大家都是兢兢业业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oNia9rfmCAtT4nlJVSIGdCfWgaNFGxAplW86I4TNLTQvU07ia1hqeNjw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江西冶金学院旧图)

1985年左右,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党组副书记林泽生来校调研,看到学校艰苦的条件,在大礼堂对全校教职工说了一句话:“学校给我的印象是惨淡经营,我都没看过这么苦的大学,你们是怎么办起来的?你们太辛苦了,这个学校能办成这样太不容易了。”随后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也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,学校办学条件逐渐好转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Aic7F1fvB6M5SxibHOxianOJiakhRxxKbM1ictPaTFDnNmgcWGaSZ08tSAg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1985年 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领导视察)

重视生产实践是学校自建校以来的传统。即使在当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,也要保证学生的实习经费。

学生从大二开始每年都需要去工厂实习。大一要学军、学农,大二是认识实习,先到工厂熟悉情况,大三是生产实习,要现场教学,大四就是毕业实习了。如果是现场教学阶段则需要半年,一学期都在工厂。很多专业课都是在工厂里学,这让学生能锻炼动手能力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PDdib9B3d692Mibia24yyX9cmCHalY0Kd8VVK9b3NMGb6GUOqNS0klFxA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六十年代初实践教学合影)

当然了,当时的实习也面临很多的困难。老师学生都要自己带行李,一人带一个麻袋,装着被子等生活用品。由于学生多,当时买票很困难,都是通过各种关系各种途径买票。也没有卧铺,老师和学生全部背着行李坐硬座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j0MmkG5lheP3X3mhyH3OVD5QsmKE32ciaT6bN105kicWPXRBCe3NMr1A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学生实习合影)

当时实习条件最差的是新余钢铁厂,由于刚建厂,没有实习宿舍安排给学生,只能住在在离工厂五六里路距离的农村的农民厅堂里。没有床,全用稻草铺在地上。太阳出来就赶紧把稻草拿出去晒。由于是粮食仓库,老鼠非常多,晚上在同学们身上窜来窜去。农村没有食堂,吃饭全在工厂。上班的时候还好,但是一到周末的饭点,师生们就得拿着饭盆走五六里路到工厂吃饭,吃完饭再走回来。即使冬天、雨季依然如此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WLTdDqlmy0wS3q8o4suPTeV3InAOvcMTINKPWQusP0y5L7YzO1Ix7w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学生实习合影)

可是不管条件再怎么艰苦,也没有学生抱怨,因为老师一直在作榜样。

即使到上海等大城市实习,回到赣州这个小地方后,学生依然勤奋努力,没有失落。因此吃苦耐劳成了冶院学生的传统和标志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qTPPIKRc7QqfnJ6Jic2hKfdiaEsOG1vHWpAknlxDHPJHOSWjk448aGw3SDqVvdvMXXEicXJWxNxceTGnnvIzNuLcA/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

(冶院优秀毕业生合影)

虽然办学条件艰苦,但是学校办学很扎实,学风很好,毕业的学生基础很扎实。当时学校的老师都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,也非常很重视实践,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,学生也非常刻苦。

1972年,学校招收了首批工农兵学员。由于高中的课程没有学完,工农兵学员基础较差,所以刚入学时学习比较吃力。老师们便下班辅导,连专业课老师也到宿舍、教室去辅导他们的基础课,一对一地进行辅导。学生也很努力,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,在校园里经常随处可见学生学习的身影,吃饭排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背单词。

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很扎实,在八九十年代的江西省数学、外语、物理统考中,成绩大部分都是第一名,名列前茅。学生们常常感叹“自己的一生都是在冶金学院改变的”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xyibs6suxX3OxnzJeC8n1nImJFo8tXhsc5BV9d3yiaUNw4scdIFbAeIQ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优秀学生表彰大会)

等到了建校三十年,也就是1988年左右,学校发生了几项大变化:室外厕所取消,教学楼、学生宿舍、教工家属楼开始建室内卫生间。当时向有色冶金总公司申请了九十万经费,给学校通了煤气,成为赣州市第一家通煤气的单位。教工家属楼每家通闭路电视。修建了游泳池、老体育馆等基础设施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IyJfJL3vEYY6EMMDFuvSibWDicWJupVyXISjZhgehQEQpPpogGe09CibA/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

(建校三十周年新建了游泳池)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qTPPIKRc7QpOTQibcib202nBoSeHr6sTtaz7fYicWialicsRz81RjcpuUl7iaxqXp1Dtjzta6OQBewH5hNPsdwEN3nog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1986年第一次出国访问照片)

就连现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——八角塘也是建校三十周年左右建的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/qTPPIKRc7QpWN2eYIPeY6ZSwjaCEWHm1taY80ibpPZhp3PUzzt2qsibrqcW6zwicVjO6bzSedw2eoulPq0tbl5p2A/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

(八角塘)


    最后,齐鸿恩先生还说了一句话:学校年年有进步,现在已经到六十年了,真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,最大的感触就是师生团结向上,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来,学校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。

(口述:齐鸿恩/文字整理:朱贤凌、邹自才/图片来源:齐鸿恩/编辑:朱贤凌)




扫描二维码分享
相关推荐: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
Copyright © 2017 www.jxust.edu.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
学校地址:  [赣州-三江校区]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  邮编:341000  

        [赣州-红旗校区]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  邮编:341000

        [赣州-黄金校区]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  邮编:341000

          [南昌-南昌校区]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  邮编:330013


   移动版    赣ICP备05001230号    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